close

我研發成功 美日韓重視 大地震前30秒預警

分類:地震預測
2009/04/06 17:34
 

我研發成功 美日韓重視 大地震前30秒預警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4/06 02:29 李宗祐/台北報導

現有科技無法預測地震,卻可提前預警!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吳逸民研究完成災害性地震預警系統,可搶在震波擴散到各地前的十到三十秒發布警報,警告民眾應變,降低傷亡和財產損失。 

這項研究受到國際重視,美國夏威夷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去年已採用這套電腦程式,進行海嘯預警監測。 

吳逸民的研究成果陸續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除了引起美國地震界重視之外,韓國氣象廳去年底也邀請他發表演講;日本京都大學決定用此概念研發地震預警系統。 

吳逸民目前正研發結合微機電技術、可隨身攜帶的掌上型地震預警器,一旦有災害性大地震發生時,民眾可在第一時間收到氣象局傳送的警訊,就地及時採取應變措施。 

吳逸民指出,地震引發的水平震波(S波)震幅較大,是主要災害成因;垂直震波(P波)破壞力較小,傳遞速度卻比S波快一.七三倍,若能掌握P波特徵與地震規模、震度大小間的關聯性,就能在具有破壞力的S波抵達前,提早發布地震警報。 

破解P波隱藏的災害性地震密碼後,吳逸民開發地震預警系統電腦程式,並以南加州地震網觀測資料測試驗證,發現地震發生後七秒內,至少有四到六個測站記錄到震後三秒鐘的P波訊號。若再加上網路傳輸時間,僅須十秒就可判定地震規模和震度大小,並快速辨認是否是災害性地震。 

以九二一大地震為例,利用這套預警系統,可為距震央三十公里以外的地區爭取到十到三十秒、甚至更多的黃金救命時間。 

再以民國七十五年十一月發生的花蓮地震為例,震央在花蓮,但主要災情在台北(中和華陽市場部分房屋倒塌),S波從花蓮擴散到台北約須三十秒,利用P波訊號發展預警系統,台北可爭取到廿秒的預警及應變時間。

 

地震預警?氣象局:對一般避難意義不大

分類:地震預測
2009/04/06 19:52

 

地震預警?氣象局:對一般避難意義不大
日期:2009/04/06
地震提早二、三十秒的預警對一般民眾有意義嗎?由於「傳送」的管道以及「訊息應用」的方式都有瓶頸待克服,對一般人避難的幫助不大,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專家認為,初期應用應該是以「系統」對「系統」的方式,例如讓列車自動減速,核電廠自動降載運轉等等。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地震從觀測,發佈,到使用者接收,可區分為測報的上中下游,雖然測報技術可以抓取在地震發生後,破壞力較大的地震波抵達前,約30秒的警報時間,但以目前防災單位與氣象局工作人員只用的「地震速報系統」,大約還是要等到地震發生後的一分鐘左右,才能收到簡訊。換言之,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時間,都在半路上的通訊時間給浪費了,如果碰上話務尖峰時間,會拖更久,因此目前正配合國家網路中心,尋找更快的傳輸方式。解決瓶頸。
其次,地震訊息的應用,目前台灣也還在起步階段,日本相對比較先進。氣象局目前與台鐵合作,在全台40多個變電站設置地震儀,一旦觀測到「五級強」的地震時,供電系統就會立即中斷,列車停止,這也是全台「唯一」與氣象局連線的自動化防災系統。此外,高鐵則是向日本新幹線購車時,已經包含一套類似的系統,可以指揮列車停駛。其他的具體運用,都還研究階段,例如氣象局曾經在九二一之後,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究提供手術房的預警,一旦發生強震,可以先開門,避免門框遭地震破壞,醫護人員及病患受困其中。
郭鎧紋說:地震後的警告資料,並不適合直接透過媒體發送給一般民眾,因為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反應,但是氣象局考慮跟學校合作,提供給一樓的學生緊急疏散避難用。如果校地狹小,還是就地掩蔽有的鄉下學校可以跑道操場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6/1/1hcax.html
 

台大教授自製地震預警系統 成本僅1千多受國際重視

分類:地震預測
2009/04/06 19:55
 

 

台大教授自製地震預警系統 成本僅1千多受國際重視
日期:2009/04/06
台灣在地震預警方面有重大突破!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吳逸民花費10多年時間,完成災害性地震預警系統,可搶在地震擴散到各地前的10到30秒發布警報,降低傷亡和財產損失。這項研究普遍受到國際重視,美、日、韓目前均以這套程式為基礎,進行地震預警監測系統發展。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吳逸民向記者展示巴掌大的黑色鐵盒,看起來雖然不起眼,卻可能是以後大地震前最重要的保命工具,其中,約2粒米這麼大的感應裝置,正是最中要的核心,它可以監測到台灣及鄰近外海發生的地震,利用S波(水平震波)與P波(垂直震波)之間的速度差,計算出震央、強度、規模等訊息,在地震開始搖晃的前10至30秒發出警報。
吳逸民指出,由於P波(垂直震波)比S波(水平震波)快1.73倍,且破壞力較小,又與S波有一定關聯性,所以他設計出解讀P波的程式,掌握地震規模、震度大小,就能提前發出預警。例如,在花蓮偵測到P波訊息,程式花費7秒計算、3秒利用網路傳送至台北,而台北在地震真實發生的前30秒就可以作緊急疏散動作。
花費10年研究,成本才1千多元,這項程式陸續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引起美、日、韓和義大利極大的興趣,美國夏威夷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08年就已採用這套電腦程式,進行海嘯預警監測。只是這小鐵盒不能晃動,不適合車站監測,對學校、醫院來說是很好的地震預警工具。(
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406/17/1hcfi.html

 

 

義大利續搜救地震受困者 科學家稱曾預告強震將來

 

分類:地震預測
2009/04/07 20:53

義大利續搜救地震受困者 科學家稱曾預告強震將來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4/07 08:05

義大利昨天發生的強烈地震,目前已知,至少造成150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幾萬人無家可歸,傷亡最慘重的拉奎拉,架起許多帳篷,收容災民,溫暖的家化作瓦礫,驚恐的人們裹著毛毯,在寒冷中,度過巨變後的第一個晚上。(夏明珠報導) 

義大利一位科學家宣稱,他事先預測到這起強震,並且曾提出警告,有關當局卻認為他危言聳聽。在這次地震重災區拉奎拉附近一個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吉歐蘭尼)說,上個月,他透過監測地下水中的氡氣體含量,預測到拉奎拉附近即將發生強烈地震,他立刻提出警告,還開著車子四處廣播,要大家注意,結果還被警方關切。 

他對自己的預測深信不疑,兩個星期前接受訪問的時候,再度提出警告,還是沒人理他。昨天,地震果然發生了,不過主管當局依然堅持,拉奎拉附近本來就是地質比較脆弱的地區,地震是沒有辦法預測的。 

大地震會導致地殼變動,依據過去的經驗,這樣的地殼變動,有的時候會在地震發生前就出現。因此,透過觀察地殼變動,對於預測地震是有幫助的。氡是地殼岩石中的一種放射性氣體,當岩石受到強大壓力的時候,內部會產生無數細小的裂縫,地下水滲入裂縫中,就會吸收到氡,因此,有人認為,監測地下水的氡含量,就可以知道岩石受力情形,從而預測地震。

 

 

 

地震能預測? 民間理論各自表述

 

分類:地震預測
2009/09/19 20:02

 

地震能預測? 民間理論各自表述
日期:2009/09/18 22:41
921大地震十週年系列,今天要帶您看一群追著地震跑的人!2005年的喀什米爾大地震,當年在交界的兩個國家,印度跟巴基斯坦,奪走8萬多條人命。其 實,這場芮氏規模7.6的強震,早在前1個月,就有2名印度學者提出預報,還跑到預測的震央附近提醒當地民眾;另外,大陸的民間學者,也曾經預測地震來襲 的時間,這群追著地震跑的人,透過TVBS跟國家地理頻道合作,帶您一起來看。
2005年10月8日,芮氏規模7.6的喀什米爾大地震,震撼了交界的2個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美麗山城穆札法拉巴德,就像玻璃般脆弱,碎成遍地殘磚碎瓦,同時埋著幾萬具沒了氣息的屍體。
地震帶來的天搖地動,在巴基斯坦全國上下,帶走8萬多條人命,大自然發威,把巴基斯坦北部震成一片埋屍場,鄰國印度也有超過千人喪命,這場8萬多人罹難的強震,其實曾經有人提醒。
來自印度南部的2位地震觀察學者,早在地震前1個月,就大膽預測一場芮氏6.5的地震,將撼動印度北部的希馬丘普拉德省,距離喀什米爾大地震的震央,不過是跨越了一個邊界的距離。印度地震觀測家勞爾博士:「根據我們的理論,希馬丘普拉德省很可能即將發生地震。」
他們預測地震的理論,建構在萬有引力原理上,每個天體,無論太陽、地球,還是月亮,都會對天體施加引力,當2個以上的天體,在他們的研究中,是火星、月亮,跟地球形成一直線時,由於拉力效應改變,強度大到足以讓斷層邊緣,位在地殼脆弱處的板塊移動,地震因此產生。
影片旁白:「地震小組找出地球跟天體距離最短的位置,精確指出震央所在地,接著他們研究震央週遭的地質狀況,尋找斷層邊緣,可能爆發地震的潛在脆弱之處,根據這個理論,他們認為震央應該在地震帶的希馬丘普拉德省。」
地震預測理論,聽來似乎很遙遠,但早在2千年前,大陸天文學家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堪稱創下地震預測之舉,一個甕上鑲著8個龍頭,周圍有8隻張嘴的蟾蜍,只要地震發生,龍嘴裡的銅球,就會掉進蟾蜍嘴中,地震發生在哪個方位,就看是哪隻龍嘴讓球掉下來。
時至今日,大陸民間仍有一股地震預測風潮,研究員王文祥就有自己一套預報理論,他假設地震發生之前,地面下斷裂的岩層,會產生電磁訊號,他主張檢測這些訊號,就能預測地震。大陸地震預報研究員王文祥:「我們可以預測全世界,任何具破壞性的地震,我們的成功率達到61%。」
其中一次幾乎命中,就在王文祥提出預報後的3天,靠近預測的震央附近,巴基斯坦確實有地震發生,只是這些來自民間學者的聲音,官方似乎聽不見,不 只大陸,歐美也一樣。大陸地球物理學會主任陳一文:「這些非主流地震預報研究員,申請贊助基金時,總是遭到官方地震學家否決,在美國如此,在歐洲如此,在 中國是如此,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是如此。」
再次一次喀什米爾大地震後,不見城市原貌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城,或許這些來自民間的聲音,各國政府應該開始重視。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18/8/1re1l.html

 

 

預知地震來臨~十點全紀錄~(影音)

 

分類:地震預測
2009/10/07 16:45

預知地震來臨~十點全紀錄~(影音)
第一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7cY0MA8txk

第二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Gt--_qfnII

第三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phJ0OdZ1J0

第四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w7o_i1CXxk

第五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2qelP6OJ4U

第六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qtz5y8gZZI
以上影音連結資訊由夥伴~~山本舞子(頑子寶寶)風玲 (lineline00kimo)10/07在簽名簿推薦分享!

 

 

中大微衛星 高空測溫 可預測地震

 

 

 
中大微衛星 高空測溫可預測地震
中央大學自行研發的電漿電子溫度偵測儀,歷經3個月的初期軌道測試階段,不久前成功從離地820公里的高空傳回偵測資料,未來不僅可預測台灣可能發生的地震,也意味台灣已擁有自製太空衛星酬載的能力。
中央大學今天公布這項好消息,「這是從0到1、從無到有的成就!」中央大學「台俄微衛星太空氣象科學儀器之研製與應用計畫」計畫主持人、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葉惠卿指出,這項由國科會、國研院太空中心與該校資助經費的計畫,經費只有1000萬元,但衛星酬載團隊還是交出漂亮成績單。
他說,更重要的是,從選擇材料、設計到製作,全由中央大學師生親手完成,為台灣培養下一代的太空科技人材。今後的太空科學酬載,台灣已有能力自製,不必處處仰賴他國。
葉惠卿表示,中央大學衛星酬載團隊自民國94年12月起執行台俄合作微衛星計畫。4年來已自製電漿電子溫度偵測儀 (ETP)、磁敏電阻型磁力計 (MRM)兩個衛星酬載,去年9月藉由俄羅斯的Tatyana-2衛星發射升高,送抵離地820公里、與太陽同步且通過極光區的太空軌道,執行偵測任務並進行太空驗證。
中央大學研發長朱延祥指出,經過3個月的初期軌道測試,驗證衛星系統正常運作。第一批太空環境量測數據包括地球磁場以及電漿電子溫度,初步顯示極光區電子溫度可高達攝氏1萬度以上。
葉惠卿表示,地震爆發前幾天,震央上空100至1000公里的電離層溫度會下降,今後若將電漿電子溫度偵測儀透過福衛6號或7號等國人自製衛星,送上太空軌道,即可每天偵測台灣上空電離層的溫度變化趨勢,及早掌握可能發生的地震動態,減少災害。
【2010/02/0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409246.shtml
 

地震前上天的警兆

分類:地震預測
2010/03/06 10:54
 

57金錢爆:地震前上天的警兆(1/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XRGYQhjoVY

57金錢爆:地震前上天的警兆(2/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K6-sgXYAEw

57金錢爆:地震前上天的警兆(3/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XXrclSaYcI

57金錢爆:地震前上天的警兆(4/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3-fWeDOno8

57金錢爆:地震前上天的警兆(5/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Ve7135-JBU

金錢爆: 地震前兆探討~朱子豪 教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cbI5makR78&feature=PlayList&p=F97C4CE5DD609D77&index=3&playnext=3&playnext_from=PL

 

 

發現預知大地震新途徑

 

分類:地震預測
2010/03/30 21:39

 

發現預知大地震新途徑
2010-03-01 10:22
地震預報一直是人們苦苦探索的難題。 汶川地震後,很多人竭力地猜測、分析地震的徵兆,雞飛狗跳、井水變化、怪異氣象……希望能從中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逃生。 但這些現象無法經受嚴密的科學界定和分析,很難準確地預報地震。
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秦建業帶領他的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找到了地震預報的新途徑。 這一成果將發表在4月的美國著名學術雜誌《美國地震學報》(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
《北京科技報》:這項研究是如何開始的?
秦建業:人們早就知道,用很大的壓力去擠壓一塊石頭,石頭最終會破碎,但在徹底破碎之前,石頭會有微破裂的“症狀”。 在大地震之前,孕震區(能量積累誘發地震的區域)的地殼中就會產生這種微破裂。
根據前人對重點斷層的研究,我們知道了地震多發的區域。 我們希望有一種方法就像用CT檢查腫瘤一樣,能看到地球內部地震孕震區的情況。 但我們沒有那麼巨大的“X光機器”去“掃描”地球。
《北京科技報》:怎樣才能“掃描”到微破裂?
秦建業:20年前就有科學家發現,在地殼大的斷層中,有一種很特殊的小地震會在同一地區、不同時間發生,震級差不多,而且每一次震動的信號都一模一樣,這被稱為“地震群”,每一個活躍的斷層中都有,美國、中國、西班牙都曾發現過。
當這種小地震發出的震波通過孕震區時,它的傳播會受到影響。 我們可以跟踪這些震波在一天前、兩天前、幾個星期前、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的傳播,觀察它們是否有變化。 通過震波衰減的程度,來判斷微破裂的存在。
《北京科技報》:大地震到來前,信號會發生什麼變化?
秦建業:震波在地殼中傳播時,能量會被吸收。 當大地震到來之前,能量會被吸收得很快、發生衰減,波形也會有很大的變化。 其中,衰減明顯的是縱波。
破壞性的大地震通常發生在地下幾公里至40公里之間,地殼中除了岩石,還充滿了飽滿的水分。 當地殼產生微破裂時,水的飽滿程度就會減小,並有空氣進入。 當縱波通過這些裂縫時,它的衰減就會發生明顯改變。
《北京科技報》:您的上述結論是怎樣獲得的?
秦建業:現在世界唯一適合做這一研究的地方是在美國舊金山與洛杉磯之間的一個大斷層。 這個地方經常發生地震,幾乎每隔20年就會發生一次6級地震,因此被視為理想的地震預告實驗室。
1985年,美國國家地震局耗資千萬,邀請百位科學家,在這裡架設了各種監測儀器,希望找到一些地震預兆。 科學家們預計在1993年會發生的6級地震,直到2004年才來,而且震前沒有捕捉到前兆。 科學界因此深感失望。
但我認為,大地震發生前一定可以檢測到某些變化。 我仔細分析了他們提供的監測資料,運用自己開發的計算方法,果然捕捉到了地震的前兆。 即在這次地震發生前的18個月開始,小地震的縱波發生了明顯的衰減。
我們的成果可以說是研究地震預報的一個巨大進步,計算方法也非常簡單,能與所有的科學家共享。 這為今後精確地預報地震提供了非常好的方向。
http://tw.club.yahoo.com/clubs/eugury/

地震難預測 城建需抗震

分類:地震預測
2010/04/08 20:08
 
 
 
綜述︰地震難預測 城建需抗震
2010-04-08
即便在地震研究發達的美國,至今科學家也只能根據歷史數據制作的數學模型預測未來幾十年到數百年間一定強度地震發生的概率有多大。科學家們坦承,他們對地震發生的機理認識還有限,不能提供十分準確的預報。
地震難以精確預測,但給人類帶來的損害卻可以控制。一百年前,舊金山這座美國城市還不知道如何讓房屋抗震,然而如今,在舊金山以及洛杉磯和聖迭戈等美國地震帶城市,所有建築物都遵循特殊的抗震規範修建。漫步在這些城市中,人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民居和普通商業建築都是四層以下、用輕薄木料建造的低層建築。而作為現代城市象征的高層建築,一般都集中在金融區,也都遵照抗震規範建造。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地球和大氣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彭志剛、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維克多•蔡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美國地震研究界流傳這麼一句話︰“地震不殺人,建築物殺人。”如果建築物質量使建築能夠承受更強烈的晃動,海地發生的慘劇即使不能完全避免,也會大大減輕。他們認為,確保建築物質量是控制地震損失的關鍵,尤其對鄰近主要活躍斷層的城市而言。
科學家們說,越來越多的人遷入大城市,而不少城市恰好建在斷裂帶上。他們飛快地修建不合乎標準的建築,而這些建築根本無法抵御地震。一旦發生震級較高地震,後果可想而知。
科羅拉多大學地質學家羅杰•比勒姆2月17日在《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說,在全世界居民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當中,有一半以上處在斷裂帶上,所以更容易遭受地震危害。據比勒姆估算,有4億多人面臨這種危險。因此提高位于地震帶上的建築質量,完全可以減少地震發生時的損失。
地震發生後,及時開展疏散、分配飲水和食物、撲滅火災、維持秩序等工作,也可以減少公眾傷亡和財產損失。在這一領域,科學研究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美國地質勘探局研究人員就借助超級計算機模擬手段設計和優化了救災方案。他們預計,在舊金山這樣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一旦發生里氏7級以上的地震,科學的救災措施可將遇難人數控制在2000人左右。
事實上,在地震高發的加州地區,民眾的防震救災意識普遍較高,政府相關機構也定期組織地震演習。科學家認為,在地震仍難以預測的情況下,未雨綢繆不失為最佳策略。
關于地震預測問題,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華裔地震專家高尚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人類社會不應放棄對地震預測的研究。”他說,幾百年前,幾乎沒有人能想象天氣預報會成為如今的尋常事。得益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投入,天氣預報目前已具備一定的準確度。“公眾也應該對地震預報的發展有足夠耐心
http://news.qq.com/a/20100408/000714.htm
 

【中國禁聞】不能被掩埋的真相 地震可預測

分類:地震預測
2010/05/22 08:05
 

【中國禁聞】不能被掩埋的真相地震可預測
簡介

中國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陸續推出了川震系列記錄片,記錄了豆腐渣校舍、埋葬的孩子和志願者的公民調查結果。而去年,她在網站上推薦的一部記錄片《掩埋》,最近再度引起民眾的關注。這部記錄片詳細再現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預測和漏報經過。

引用來源↓(影音
)
http://b5.videopediaworld.com/video/55038/%E3%80%90%E4%B8%AD%E5%9C%8B%E7%A6%81%E8%81%9E%E3%80%91%E4%B8%8D%E8%83%BD%E8%A2%AB%E6%8E%A9%E5%9F%8B%E7%9A%84%E7%9C%9F%E7%9B%B8-%E5%9C%B0%E9%9C%87%E5%8F%AF%E9%A0%90%E6%B8%AC

雲南奇人成功預測12次地震

分類:地震預測
2010/06/25 05:11

更新日期:2010/06/23 21:13 (中央社台北23日電)雲南省曲靖退休幹部朱培亮今年3月至5月中旬,12次用身體的特異功能準確預測地震,從5月27日至6月13日期間,提前48小時5次預測出國內外地震。曲靖市地震局已邀請他當地震局的參謀。
朱培亮在5月27日時「露一手」。雲南日報所屬的雲南網表示,他在當天上午9時58分向曲靖地震局預測預報科陸姓主任等人預測:48小時之內,震級5以上,方位南,有2起地震。
結果在27日下午,哥斯大黎加 (Costa Rica)發生規模5.1地震,5月28日凌晨,萬那杜共和國(TheRepublic of Vanuatu)發生7.0地震。2次地震都獲得專門機構的證實。
朱培亮坦言,由過去的單次預測到多次預測地震,是因為在同一時段內,「我會接收到有強有弱的多個地震前兆信號,對每個不同的信號預感進行感知研判,最後再確定將要發生的方位和震級。」
他說,預測地震時,這些不同的信號會源源不斷產生,他持續不斷感知,直至地震發生後信號才會停止。
朱培亮進一步表示,過去預測地震在時間和震級上比較接近,但地震的方位要準確預測十分艱難。前12次預測只能說出大概方向,5月27日後的5次預測有進步,可以預測到具體發生地震的地震板塊,下一步要在預測方位上下工夫。
報導稱,朱培亮為加強他預測能力,買了許多地理書籍,如世界地質構造、中國地理、地球物理學、大陸板塊與漂移等,試圖將學習的地理知識與自身獨特功能相結合。990623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3/5/2801l.html

美媒刊文:預報地震有希望了

分類:地震預測
2010/09/17 20:44

美媒刊文:預報地震有希望了
2010-09-17
美國《國防》月刊9月號發表文章,稱預報地震有希望了,文章題為《科學家說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預測地震(作者格雷絲‧V‧讓)》,以下是全文:
每次大地震襲來,人們都批評政府反應不夠迅速。參與救援的美軍一般在幾個小時或者幾天後抵達現場。更快做出反應的一個辦法是,準確預報地震將在何時何地發生。
然而,雖然地震學家開展了大量研究,但是準確預報地震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仍然難以辦到。眼下,新的研究結果帶來了希望。
研究人員發現,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周和幾小時能夠監測到一些警報信號。如果用合適的傳感器加以監測,這些信號可能有助于軍方官員更好地部署軍隊,開展救援。
當地殼構造板塊突然在地質斷層上滑動時,就會發生地震。這種滑動會釋放蓄積的動能,並以地震波的形式傳到地表。美國地質勘探局報告說,地球每年要發生幾百萬起地震。但其中只有少數地震達到破壞性的強度,造成大范圍的破壞和人員傷亡。
目前有許多國家致力于研發能監測通常在地震發生前幾秒鐘出現的微弱機械波的係統。不過,地震發生前還會出現其他跡象。觀察者會不經意地看到,在地震發生前的幾小時或幾天,天空中有亮光。有些人發現,動物行為古怪,還有人發現電訊信號有變化,地面上的紅外線異常。這些現象長期以來被視作幻覺和巧合而未被理睬,不過研究人員已經把它們與隨後的地震聯係起來。
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不相幹的現象可以追溯到一個根源,即位于地殼深處的岩石。隨著構造板塊的移動,它們向斷層處的岩石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岩石通常被認為是絕緣體。可是在壓力之下,它們會釋放出被稱作空穴電荷載流子的粒子。這些粒子能在地殼中傳播幾十英裏,到達地表。
美國州立聖何塞大學物理學教授弗裏德曼‧弗羅因德目前在美國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開展岩石壓力試驗。他發現,大小從幾毫米的碎片到重達幾噸的巨石在壓力之下都會釋放出電流。他說:“岩石是絕緣體的觀點不再正確。如果面積達到幾平方公裏,那麼能從地殼中輸出上千安培的電流。”
在地殼下部幾英裏處流動的電流會改變地表的磁場。空穴使空氣發生電離,幹擾地球大氣上部的電離層。可以利用衛星和稱作電離層探測裝置的雷達係統追蹤大氣的這些變化。
為監測地面上的變化,由QuakeFinder公司首席技術官湯姆‧布萊爾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各處、臺灣地區和幾個南美國家部署傳感器。這套裝置包括磁強計、空氣電導探測器、全球定位係統和地震檢波器。
布萊爾說:“我們要監測地球磁場上部發生的微小波動。”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9/17/c_12578673.htm

 

 

川震血的教訓 解密著作曝光 三度預測強度不獲理 老專家﹕預了被打壓

 
 
 
 
 
 
 
 
 
 
川震血的教訓 解密著作曝光 三度預測強度不獲理 老專家﹕預了被打壓
 
 
 

四川地震兩周年前夕,內地地震專家李有才向記者展示其著作《解密5.12——汶川8.0級大地震》,揭示四川政府無視他連續發出的多次警告。他說﹕「地震前我感到非常恐懼,現在我感到非常悲傷!」(余俊亮攝)

川震血的教訓 解密著作曝光 三度預測強度不獲理 老專家﹕預了被打壓

 (明報)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5.12四川汶川8級地震將屆兩周年,復修工程仍在繼續,災民生活表面似慢慢回復過來,但現實是,失去親人的家屬仍不能平靜、重建後的房屋仍不能帶來安居;本報將以系列報道兩年後的災區和災民現况。而現年70歲、已退休的前四川省地震局綜合預報組組長李有才先為川震兩年紀念揭開序幕。

李有才快完成逾40萬字的《解密5.12——汶川8.0級大地震》(下稱解密5.12),揭出大地震前的3次預報未被上級重視的經過,而最後一次是地震前52日。他希望這震後首部「以科學語言撰寫的紀實文學」能總結教訓,避免再有人「貽害國家、人民!」

看電影《2012》 「早在夢境出現」

「2006年開始,我非常恐懼,經常做噩夢,我夢到紫坪舖水庫在地震中崩潰了,成都一片汪洋大海,老百姓都淹沒了!我在水中掙扎,但還是沉沒了!」川震後,李有才看了荷李活災難片《2012》,他說,電影中千萬人被地震引發洪水淹殺的恐怖場面,其實早就在他夢境出現,「我當時覺得電影是科學幻想,但水庫一旦崩潰就成了真實了,可能比電影還慘!我只想救人,要不顧一切!」

這位最早預測汶川地震的老專家向記者展示一份《解密5.12》的初稿,一頁頁A4紙記錄了他與地震局角力的經過,「總共376頁,超過40萬字,我在作最後修改,估計不出兩個月就能完成。」

自言不怕死 「我老了 無所謂」

李有才深知《解密5.12——汶川8.0級大地震》可能是最敏感、最具爆炸性的「5.12」總結著作,可能會被禁止出版,也可能被打壓,他亦暫時未找到出版社出版。記者採訪另一名成功預測川震的前地震局專家潘正權時,對方便顯得有所顧慮﹕「我已經被政府嚴密『保護』了,沒有宣傳部批准,不能接受採訪。」李有才自言不怕死,「我一把年紀了,無所謂了,這書是我親身經歷,只有我才能寫出來,我是憑良心寫的,我不在乎錢」。

水壩選址危險 03年上書國務院

李有才在書中指出,在震央10公里外的紫坪舖水庫的興建是整個預測角力的核心所在。早於02年即水壩動工後一年,當時退而不休的李有才寫出一篇論文,於翌年送交國務院、四川省及成都市政府,指水壩區「是基本不穩定區,是危險工程」,「是發生7.5級大地震震中的最佳位置」。

但地震局報告指工程抗震強度只需達到7級便足夠,李有才卻認為工程抗震烈度應達9級或以上。地震局當時派出3名專家駁斥其「意見不可接受」。後來證實汶川地震的震央僅距離水庫10公里。

06年6月,李有才再發中期預警,指水庫周邊1至2年內將發生7.5級地震。書中記錄他要求當局考慮炸壩或加強抗震強度。「當時溫家寶總理對警告重視,要求地震局、四川省研究,但地震局思想麻痺,派出7名專家與我見面,其實是做表面工夫敷衍我,批評我『不夠慎重,預測不嚴謹』。」

06年地震局回應指報告不嚴謹

他憤怒地說﹕「現在地震局的人只坐在辦公室看材料,根本不肯跑到實地視察,我就親自去過許多次,這是綜合研究的結果。我把論文寄去科學期刊,但他們不敢發表。」

直到08年2月14日情人節,水庫附近幾公里發生200多次小地震,李有才感到大地震即將爆發,急急上書國務院,又多次踩單車奔走各部門發出最後的短期預警,於3月尾指未來4至12星期將有大地震,「只爭朝夕」。「我提出要做應急預案,要向老百姓提出警告,我明白政府害怕引起恐慌,所以提議組織地震演習,教育群眾出了事怎麼跑,高危的房屋要加固,把貴重財物放在安全地方,關注震前現象。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人命和財產的損失!我都告訴他們了,這是天大的事情!」

震前52天警告﹕4至12周內有大地震

不過,四川地震局仍不理會,李有才咬牙切齒地不斷重複﹕「麻木不仁!他們掩蓋了很多事情!」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汶川8級大地震來了,9萬人死、30萬人受傷。「當時在家裏寫論文,感覺上下跳動了幾秒,然後是左右搖擺大約120秒,我知道那是不得了的大地震!我立刻踩自行車去地震局,一問是8級。」

他續說﹕「然後參加了他們的開會,會上竟有人說﹕『沒想到,事前沒有預報!』我沒有說話,打擊很大,這是用老百姓犧牲換來的回報?」

明報記者 覃純健

--------------------------

震前3月放水 救回1000萬人

水庫十大工程 質疑調低震級上馬

(明報)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紫坪舖水庫是全部事情的要害!」紫坪舖水庫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是四川省「一號工程」,01年3月29日動工,04年12月1日開始蓄水,06年12月整個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官方稱它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

但水庫未灌水,李有才喊停,地震局報告卻稱該區地震危險性僅7級,大開綠燈。李有才說﹕「當中有人弄權,蒙蔽中央。因為如果報告寫成抗震9級,就等於承認這是高危地區,國家不會批准,這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置老百姓的生死於不顧,用虛幻、欺騙的報告去掩蓋真相。」

當局文件上一直堅持7級抗震足夠,卻一邊悄悄將抗震提升到8級,「我不肯定他們是不是心虛」。但仍未達到李要求的震央工程抗震9級。

水壩管理公司聆聽 震前3月放水 救回1000萬人

李走遍了四川省各大相關部門,最後只有水利部門和水壩管理公司認真聽取意見,還特別邀請他開了3次會議請教。後來水壩震前3個月開始放水,蓄水量由11.2億立方米減至3億立方米。「如果不放水,水壩會受不住8級地震壓力崩潰,就像電影《2012》,洪水5分鐘內淹沒都江堰,半小時內就到成都,1000萬條人命就這麼完了!」

李有才憶述,5.12後在一次會議上遇到水壩管理公司的姓王總經理,對方一見到他就說﹕「李老師,謝謝你!」李有才說﹕「國家培養我,不需要感謝。」

--------------------------

第一代預報學者 李有才「從唐山走來」

 (明報)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現年70歲的李有才與著名地震權威耿慶國、錢複業、趙玉林等同屬中國第一代地震預報工作者,「都是從唐山走過來的人」,他們不同程度上預測了汶川大地震,但地震局都不予重視。自言「跟著地震跑了快50年」的李有才搖頭嘆息說,國家培養他們這些科學家,為的就是一兩次關鍵時刻挽救更多百姓,「預測汶川(地震)可能是我最重要、最寶貴的一次研究成果,但結果他們(地震局)卻用老百姓的性命回報我,太悲傷了!」

1962年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物理系的李有才,先後在國家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從事地震預報、深部地球物理、地震工程等專業的研究工作,曾是中國地質學第一權威李四光的部下。他和曾經接受本報訪問的元老級地震專家汪成民,都堅決否定地震局的「地震不可預測」說。

李有才有感中國西部雲南、四川地殼活動最頻繁,1970年代回到老家成都,開始30年「追地震」的艱苦研究生涯。「我在李四光處學習了地質學理論,加上我本身對地球物理的研究,我認為地震是可以預測的,但必須綜合各種學說。北京    有理論而無實踐,西南卻是最佳實踐場所,我是一個南北結合的科學家。」

退休前,他任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分析預報研究所綜合預報組組長,曾預報多次重要的西南部地震。「每一個地震我都衝去第一線,在辦公室是看不清楚那些環境條件、地理構造的。甘孜、武定、松潘、麗江都是實地研究成功預報的。」多次準確預測6至7級地震的李有才感嘆﹕「現在四川地震局的人只坐在辦公室。」

李有才至今仍保留中國第一代科學家的樸素與永不言退,日常踏單車出入,沒有用手機,退休後每天仍到地震局翻材料搞研究,為了這本40萬字著作,用電腦手寫板每天不停耕耘,寫了足足1年半。

 
 

大屯火山「不安靜」 監測防噴發

分類:地震預測
2011/02/08 09:46
 

大屯火山「不安靜」 監測防噴發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2/08 02:11 李宗祐/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年三月,沈睡百年的冰島艾雅法拉冰河火山爆發,癱瘓歐洲空中交通;同年十月印尼梅拉比火山爆發,奪走上百條人命;日本最近新燃岳火山多次噴發。面對全球火山「連環爆」,國科會決定在陽明山設置大屯火山觀測所,今年內建置完成我國首座火山爆發預警系統。

 大屯火山群緊臨台北盆地,學界認為是台灣本島唯一具噴發威脅的火山。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大屯火山觀測所」研究計畫主持人林正洪說,早年研究都認為大屯山是死火山,但最近十幾年從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發現,「大屯山並不是那麼安靜」。

 地殼變形監測顯示,大屯山地區在擎天崗附近出現明顯的垂直地殼變形,二○○八年到二○○九年被抬高○.八到○.九公分。要把地殼整個抬上來,須要非常大的力量,顯示大屯山的活動確實有點異常。

 林正洪強調,大屯火山群是否可能再度活動,是值得研究的科學議題,更攸關大台北地區數百萬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觀測所最要重的目的,是以網路連結現有各項觀測設備,建立即時監測系統,大屯山有任何地震或火山活動發生,我們在第一時間就可以掌握。」

 林正洪指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同意協助研究團隊在「菁山自然中心」設置觀測所,廿四小時監測地震、地殼變形、火山氣體和地表溫度等與火山噴發有關活動,隨時把觀測資料同步傳到中研院與中央氣象局,建立觀測資料庫,並評估是否可能造成噴發威脅,達到預警效果。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指出,火山爆發前都有小地震,建置觀測所的首要任務,就是透過地震儀監測地底的微震,分析火山可能何時爆發;再就是觀測建立火山灰噴發擴散速度和範圍。

 林正洪說,民眾對火山活動不夠了解,就會害怕火山真的爆發怎麼辦。現有科技監測下,可提早在幾天或一個星期前,知道火山何時噴發,並評估衝擊,提前疏散居民或採取防範措施。日本新燃岳火山上個月底噴發前,氣象單位一個星期前就發布警訊,因此沒有民眾傷亡。大屯火山目前還不到噴發階段,大家不必擔心。

 

以下是大陸地震預測家(玉蝴蝶)在博客的留言紀錄

分類:地震預測
2011/06/11 08:57

以下是大陸地震預測家(玉蝴蝶)在博客的 留言紀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160c470100w0pp.html

11日至12日  震级7.5级

結果真的發生了~不過差了一天,還是有準....佩服...佩服

摩鹿加海6.6級地震

明報 – 2011年6月13日星期一下午11:11

本港時間晚上10時31分,印尼摩鹿加海(馬魯古海)北部發生一次6.6級地震。

香港天文台的初步分析,震中位於北緯2.4度,東經126.5度附近,即萬鴉老之東北偏東約200公里。

(即時新聞)

-----------------------------------------------------------------------------------------------------------------------------------------

(2011-06-09 13:27:09)
 
地球内部的能量时刻都在变化      昨晚运用遥测地震的理论    测出了新的发震时间和地点

 遥测地震 时间 11日至12日这两天内

                地点 【新西兰】 或印尼阿鲁群岛附近海域 必震其一
  
            震级 7.5级
  
  其实 一直以来 玉蝴蝶总是试着把发震时间锁定在8个小时内
  
  此次详细发震时间是 11日23点至12日早晨7点这8个小时内

四川彭州昨12月26日4.8級地震 500志願者提前19秒獲預警

分類:地震預測
2011/12/28 11:34

 

四川彭州昨4.8級地震 500志願者提前19秒獲預警

http://big5.ce.cn/xwzx/gnsz/gdxw/201112/27/t20111227_22952346.shtml

2011年12月27日 09:36   來源:華西都市報   唐爽
 
 

 

 


    “預警第一報:2011年12月26日0時46分50秒彭州(東經103.87,北緯31.36)發生M4.5級DZ。發送本短信時(0時46分57秒),DZ橫波還有19秒到達成都,預計烈度2.4。”“預警第二報……”

    26日淩晨0點46分,彭州發生4.8級地震,成都震感明顯,不少市民甚至在睡夢中被搖醒。然而,昨淩晨共有500余名“公眾體驗地震預警系統”志願者們提前收到了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地震預警系統發來的預警短信,體驗了一把地震預警。

    【網友聲音】

    體驗“震時預警”志願者直誇“好先進”

    昨日淩晨1點16分,網友“Close_to_me_韜”發出這樣一條微博:“預警第1報:2011年12月26日0時46分50秒彭州(東經103.87,北緯31.36)發生M4.5級DZ。發送本短信時(0時46分57秒),DZ橫波還有19秒到達成都,預計烈度2.4。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有預警喔!好先進,哈哈!我沒跑。”這條微博立即引起了網友討論:“咋個申請哦,這個東西?”“對的,這個大地震的時候還是比較給力。”“很高級,但是10幾秒這個時間太尷尬了…”眾人議論之餘,大多數人都很關心如何才能定制該地震預警短信。

    對此,記者專門採訪了發出短信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據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預警短信的發送是因為地震觸動了他們設置於四川、甘肅、陜西交接的汶川余震區域的監測臺站。

    “我們目前總共安裝了70個左右的監測臺站,26日淩晨的余震大概觸發了20多個,而地震只要觸發了3個及以上的監測臺站,系統就會自動進行綜合判斷和計算,然後向體驗者發送預警資訊。”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負責人王暾介紹說。

    今年9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面向社會招募了千名地震預警系統公眾體驗者。“上次我們面向社會實際招募到的只有500名志願者,所以昨日有500余人收到了預警短信。”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責任編輯:趙晗)

上如有失误博客将关闭    玉蝴蝶将永远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地震達人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