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西南海域的泥火山 可監測地震活動

2007/12/12 06:23
 
臺灣西南海域的泥火山 96/04/04
 
作者: 曾威豪 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質及地球物理組  
  劉家瑄 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地質及地球物理組  
 
 
連續變頻聲納剖面圖,從剖面中可明顯辨識海底泥火山的泥質物和流體所造成的聲學特徵,包括聲學混亂、強反射訊號及無反射訊號帶。
泥火山

民國 93 年 10 月 15 日凌晨,位在屏東縣萬丹鄉鯉魚山的泥火山再度爆發,泥漿噴發的高度大約有一層樓高,巨大的噴發力把道路炸出一個大洞。圍觀的農民一時興起,趨前點火,泥火山因而冒出熊熊烈焰,把兩旁紅豆田的種苗燒成焦黑。萬丹鄉的泥火山每年會不定時地噴發二至三次,但每次噴發的地點都不盡相同。

不過,比起同年 4 月 14 日的噴發事件,這一次噴發的規模與威力都比較小,時間也比較短。然而,引起民眾議論紛紛的是,在泥火山噴發以後的當天中午 12 點 8 分,宜蘭外海也恰巧發生了芮氏規模 7 的大地震,陸地上的最大震度達到 5 級,臺北、宜蘭、花蓮都感受到 4 級的震度(中央氣象局地震報告編號 93094 號)。

地質、地理學家從事泥火山研究已經有約兩百年的歷史。它獨特的地表形貌,在早期被當作深部地層蘊含石油的證據。近年來,學者認為它可能是甲烷氣從岩石圈逸散至水圈和大氣圈的重要通道,間接影響全球氣候變遷。泥火山活動周期的異常及噴發流體成分的改變,也可以用來監測地震活動。由此可見,泥火山的活動對於人類的生活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泥火山是火山嗎?為什麼會形成泥火山呢?應該是許多人在看到泥火山以後,第一個湧上心頭的疑問。泥火山,主要是因為泥混合了足夠的水和氣體,經由狹窄的通道或裂隙噴出地表後堆積而成,其中的氣體成分以甲烷為主。泥火山的外形差異極大,主要由泥質噴發物的黏滯性,以及泥火山的活動強度和頻率所決定。由於甲烷氣體具可燃性,有些泥火山甚至可以燃燒數日至數月之久,外貌像極了正在活動的火山,因此兩者經常被混淆。

臺灣陸上的泥火山

臺灣陸上的泥火山主要分布在臺南、高雄、屏東及臺東縣境內,多半位在背斜(地層隆起的構造)軸部及斷層附近。

學者根據泥火山的分布,把臺灣的陸上泥火山分成四個帶。第一是古亭坑背斜泥火山帶,包括鹽水坑、龍船窩、烏山頭、大滾水和小滾水 5 個泥火山區,大致沿古亭坑背斜呈等距離線狀排列。第二是旗山斷層泥火山帶,包括小份尾、南勢湖、千秋寮、烏山頂和深水 5 個泥火山區,大致沿著旗山斷層呈線狀分布,這一地帶的泥火山較密集,活動最劇烈。第三是高屏海岸平原泥火山帶,包括縲底山、滾水坪及鯉魚山 3 個泥火山區。第四是東部海岸山脈西南段泥火山帶,包括羅山和電光兩個泥火山區。

海底是否也有泥火山

陸上有泥火山,海底是否也有泥火山呢?泥火山的形成環境通常有 3 項特徵:第一是有泥或頁岩層的分布,供應泥火山泥;第二是有側向擠壓大地的應力,例如在板塊隱沒帶、造山帶等聚合型板塊邊界;第三是地層中有斷層或破碎面,提供泥火山噴發的管道。無論在陸域或海域,只要符合上述特徵,便有形成泥火山的可能。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已知及推測的泥火山總數,陸上超過 9 百座,海底超過 8 百座。就數量與所占比率來說,海底泥火山研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天然氣水合物

近年來發現,部分海底泥火山與天然氣水合物的分布有高度的關聯性,海底泥火山因而成為探勘海底下天然氣水合物的重要參考。

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籠形結晶的包合物,由水分子所組成的籠形構造,把以甲烷為主的氣體分子包裹在構造中的空隙內,是一種存在於低溫、高壓下的結晶產物。受限於溫度及壓力條件、天然氣供應等因素,天然氣水合物在大自然中的分布,局限在極區與陸緣的海域。保守推估全球天然氣水合物中的有機碳含量,是目前已知傳統化石能源中有機碳總儲量的兩倍。因此,天然氣水合物被認為是 21 世紀最有潛力的新能源之一。

當溫度及壓力改變到標準溫度及壓力時,理論上一立方公尺的天然氣水合物可以解離產生 0.8 立方公尺的水與 164 立方公尺的天然氣。這些解離後所產生的大量流體,便可能沿地層中的斷層或破裂帶向上噴發,而形成海底泥火山。

研究海底泥火山的工具

如何穿透數百公尺,甚至數千公尺的海水層,去研究海底泥火山的形貌、分布位置與活動狀況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也是個困難的挑戰。

近年來,在聲納技術不斷精進之下,應用水中聲學原理設計的高解析度探測儀器,使人們得以深入研究不易直接觀察的海洋世界。我國運用在海底泥火山研究的聲學儀器主要有 4 種,分別是高頻聲納剖面儀、連續變頻聲納、反射震測系統及側掃聲納,探測資料都由國科會的海研一號研究船蒐集而來。由於每種儀器的解析能力及探測目的不盡相同,在海底泥火山的研究中能夠發揮互補的功用。以下分別對各項儀器的工作原理做簡單的介紹。

高頻聲納剖面儀:這一套儀器主要利用聲納拍發頻率 38 千赫的聲波,可以用來觀察海底火山、氣體噴柱等細微氣體活動的跡象,也可以計算氣體噴柱的高度,來推估海底泥火山活動的強度。由於其高頻聲波的特性,主要用來觀測水體中物質及海底的形貌變化。除了地質調查外,更常用來探測水體中的魚群動態及數量,使用者可以藉由聲波回訊,分析魚群豐度及分布狀況,進而協助漁業撈捕。

連續變頻聲納:這是一種高解析度的海底地層剖面儀,可觀察淺部地層的細微變化,近年來廣泛運用在海洋環境調查、海洋考古、海底管線鋪設、海底崩移等調查。裝設在海研一號研究船上的連續變頻聲納 BATHY-2000P,具有 8 公分的高解析度,穿透力最大至海床下 2 百公尺,2 千瓦的功率放大器可以在 1 萬 1 千公尺深的海域進行探測。這個系統向海底發出頻率介於 1 至 11 千赫的聲波,主要頻率是 3.5 千赫,聲波束寬在 25 至 50 度之間。

連續變頻聲納剖面圖可以用來辨識海底泥火山的泥質物和流體所造成的聲學特徵,也可用來估算海底泥火山的高度與直徑。藉由整齊規劃的測線,可以獲得海底泥火山大致的分布狀況。

反射震測系統:反射震測系統主要利用空氣壓縮機把高壓空氣(每平方英寸約 2,000 磅的壓力)輸送至高壓空氣槍,經系統擊發後,藉由槍瞬間釋放空氣而產生聲波。聲波傳遞至海底地層後反射回來的訊號,則由拖曳在船尾的受波器電纜陣列接收。由於高壓空氣槍的聲波頻率較低,一般在 150 Hz以下,因此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對於深部地層的研究有極大的幫助,在石油探勘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反射震測資料提供海底泥火山下方數百公尺的地層資訊,主要用來研究深部地層的構造,並探討海底泥火山噴發流體的可能來源。

側掃聲納:側掃聲納也是研究海底泥火山重要儀器中的一種,但不同於上述儀器的聲學剖面,它提供了海床平面的聲學資訊,較能獲得泥火山在一個區域內完整的分布狀況。

側掃聲納發展於 1970 年代,最初以搜尋海底物件為目的。它主要是利用拖曳在船後、俗稱拖魚(tow-fish)的流線型載具上的音鼓,從拖魚兩側向海底釋放高頻但窄幅的聲波,同時接收經由海床散射回來的訊號,類似光學攝影般記錄成測音圖。除了運用在目標物,例如沉船、失事飛機殘骸等的找尋之外,也可以提供海床形貌與底質判斷的相關訊息。

海底泥火山的泥質噴發物有別於周遭海床的泥質或砂質沉積,有較高的反射能量,在側掃聲納測音圖上會呈現較深的顏色,藉此可估計海底泥火山的分布、規模及泥質物溢流的範圍。

臺灣西南海域的海底泥火山

臺灣陸上泥火山的研究,經過學者多年來的投入,在各方面已有相當的成果。至於海底泥火山,則礙於探測技術,至今才能對它們的形貌、分布位置及活動狀況做系統性與全面性的研究。

目前除了發現在枋寮外海及琉球嶼周圍有泥火山群聚外,也發現高雄外海的泥火山分布與附近陸地上的泥火山有連貫性,初步估計臺灣西南海域可能擁有超過 94 座海底泥火山。

至於泥火山的噴發原因為何?推測在水深小於 1 千公尺的海底泥火山,可能是由於深部受擠壓的泥岩層上方產生了斷層或破碎面,導致泥質物和流體沿著這些管道向上噴發而形成的。水深大於 1 千公尺的海底泥火山,則可能是由於天然氣水合物解離產生了大量甲烷氣和水,經由斷層或破碎面向上噴發而形成的。

海底泥火山的研究目前尚處在起步的階段。由於透過聲學儀器探測是間接的方法,不能確定所見是否真的是海底泥火山,證據愈多僅代表可能性愈高,因此仍需要依賴直接觀測的儀器來加以確認,例如海底攝影機、小型無人潛艇等。除此之外,未來也希望輔以直接鑽鉆取得樣本,進一步研究泥火山噴發流體的成分與來源。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4月,412期,18 ~ 25頁(pdf檔)

植物能夠預知地震 (百科知識)

2008/01/18 10:19

植物能夠預知地震 《百科知識》

 2008/01/16 人類在多年遭受的地震中總結出一條經驗:許多植物能「預報」地震。那麼為何植物對地震有「預測能力」呢? 中國寧夏西吉一九七○年發生過一次地震,震前一個月,在離震央六○公里的隆德,蒲公英在初冬季節開了花。在國外也有類似現象:一九七六年,日本地震預報俱樂部的會員在震前屢次觀察到(含羞草)的小葉出現了反常閉合狀態:通常在白天(含羞草)的葉子張開,到夜晚它就閉合了。但在地震前夕,白天它的葉子閉合起來,晚上反而半張半開了。 科學家經研究指出,地震在孕育過程中,由於地球的巨大壓力在石英岩中造成電壓,這樣便產生了電流,分解了岩石中的水,於是產生了帶電粒子。而在特殊地質結構中,這些粒子被擠到地球表面,跑到空氣中,會產生一種帶電懸粒子或離子。這種變化在一些植物體內得到反應,便產生了異常現象。

 引用來源 http://news.pchome.com.tw/life/merit/20080116/index-20080116120000422595.html

延伸參考資料: 植物能否預測地震  

 20世紀80年代以後,科學家對植物是否能預測地震進行了相關研究,從植物細胞學的角度,觀察和測定了地震前植物機體內的變化。經研究後發現,生物體的細胞猶如一個活電池,當接觸生物體非對稱的兩個電極時,兩電極之間產生電位差,出現電流。   日本東京女子大學的鳥山教授對合歡樹進行了數年的生物電位測定。他用高靈敏的記錄儀記錄了(合歡樹)的電位變化,掌握和了解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發現這種植物能感受到火山活動,地震等前兆的刺激,出現明顯的電位變化和過強的電流。例如:1978年6月6日至9日這4天,合歡樹電流正常;到10日、11日晝間出現了異常大的電流,6月12日上午10時觀察到更大的電流後,下午5時14分就在宮城縣海域發生了7.4級地震。此後餘震持續了10多天,電流也隨之趨弱。這表明,合歡樹能夠在地震前兩天做出反應,出現異常大的電流。有關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它的根系能敏感地捕捉到作為地震前兆的地球物理化學和磁場的變化。 來源 北京科技報

 ps植物是否能預測地震?依照科學家的研究是可作為前兆觀測的選項之一,但還要考慮相關暖化、氣溫的突然變化、植物品種花期、土壤潮濕度病蟲害、風災等等各種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以上資訊僅提供大家作為觀察前兆現象的參考~

地震前有的人會有預感嗎?

2008/02/09 09:52

 

 地震前有的人會有預感嗎?

 

疑能預測地震的『地震魚』現身臺灣花蓮灣

  528日,日本靜崗縣東海大學海洋部就鯰魚群的大規模異常游動是否地震前兆進行了一次相關實驗。

  地震前的動物異常到底是怎麼回事?人類是否也會在地震前出現異常?如何在地震前利用這些異常信息,有效進行防震抗震?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級工程師孫士宏。

  日本人一直相信,鯰魚群的大規模異常游動是地震的前兆。到底這一說法是否可信?日本靜崗縣東海大學海洋部528日進行了一次相關實驗。

  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們首先對地殼的主要構成成分———花崗岩等岩石施加20噸外力,然後檢測岩石損壞時所生成的電磁波是否會影響鯰魚的活動。

  報道說,死亡約5000人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發生之前,也曾有多起動物出現異常行動的報告,而東海大學所屬地震預測研究中心的長尾年恭教授指出,人們通常都是在地震發生後纔說起動物的異常動向,重要的是如何在震前准確地捕捉相關信息。

  大地震前,動物的大規模異常現象普遍存在。動物異常現已被作為作出臨震判斷的兩條重要依據之一。另外,『盡管大地震前一定有動物異常,但出現動物異常卻不一定必然發生地震』。

 

照片為地震前蟲子集體出動

  孫士宏告訴記者,大地震前,的確存在著動物的大規模異常現象,差不多6以上的地震,在地震總結中都提到動物的異常反應。我國在1966~1976年這一地震活動的高潮階段,共發生了97以上的大地震;9次大地震前反應最為普遍、生動、真實和迅速的宏觀異常就是動物異常。

  1975年的24日,遼寧海城發生了7.3地震,在震前一個多月,冬眠的蛇就開始爬出洞穴,人們在山坡、水井、柴堆、甚至室內都發現了許多出洞的蛇,總計近百條。據介紹,1975年海城地震前,出現了30多種、近1000起動物異常。1976年唐山地震前,也有30多種動物出現2000多起異常,而且發生異常的范圍遠至100多公裡以外。1976816日,四川松潘發生7.2地震,震前也有近40種的動物出現異常。

  大地震前,家禽、家畜、魚類、鳥類、穴居動物等都普遍有異常反應。其中,穴居動物反應最靈敏,反應時間最早,有的在震前幾天、甚至半個月、一個月前就出現異常。孫士宏向記者介紹,老鼠的異常在動物中最普遍、反應敏感性高、時間最早;大牲口則比較晚,往往臨震纔有反應;虎皮鸚鵡在震前10天以內也會出現行為異常,北京工業大學地震研究組就曾根據其跳動頻度的相對值來預報地震,並取得過幾次成功。『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動物異常的表現也不一樣。發生在海邊的地震,海洋魚類的反應就比較敏感。』孫士宏說。

  據他介紹,1969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動物研究所聯合開展的一次調研認為,有58種動物在地震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異常反應。

  動物異常目前在地震分析預報,尤其是臨震預報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由於絕大多數動物異常都集中在地震前一兩天,主要是震前10個小時,因此動物異常已被作為作出臨震判斷的兩條重要依據之一。『如果出現了小地震增加、大量動物異常這兩條中的一條或兩條,就可以作出臨震預報。』孫士宏同時表示,盡管大地震前一定有動物異常,但出現動物異常卻不一定必然發生地震,『因為動物異常還受低壓、高溫、太陽、氣候等因素影響』。

  人類在地震前是否也會出現異常?專家稱,人類的這種異常反應有可能存在,具體表現和敏感程度因人而異,但無法考證。據孫士宏介紹,有的人在地震前,也會有很明顯的異常反應,如在地震前幾分鍾、十幾分鍾,出現莫名其妙的驚慌和恐懼。1976年唐山地震發生以後,就有人稱自己在臨震時,異常心慌,感到害怕,產生了一種恐怖感,甚至全身打戰。據介紹,有的業餘地震預報研究者就經常根據自身的異常感覺,認為即將發生地震。『這種異常因人而異,可能只是少數人。』他說,『也可能有些人能出現這種異常,但我們不知道。』

  至於怎麼解釋這些問題,他表示:『這很難解釋,有的人距離震區很遠,但同樣會在震前出現異常。』他告訴記者,有一人,曾經在感覺到自己腦部不舒服之後,發現有地震發生。後來,這個人一感覺腦部不適,就到醫院拍腦電圖,然後根據每次拍的腦電圖預報地震。2004324日,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發生5.9地震。地震前一周左右,此人就根據自己的異常反應,認為未來幾天在遼寧一帶可能要發生地震。而當此次地震發生時,遼寧的一些地區有明顯震感。還有一人,能感覺地球地殼深處發出的異常電磁波差異現象,並能結合地形地勢判斷地震時間、分析該次地震的級別(大致區域),在震前3~4天作出預測。

  孫士宏認為,在人類的震前異常反應中,所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人類的這種異常沒有辦法考證。『動物異常可以證明,人類在震前出現的異常卻沒有辦法證明。』他表示,有的人能出現異常感覺,這是肯定的,因為人體存在差異,一些人對震前的變化接受能力很強。例如,地震前幾天,電磁波異常,這就肯定會對那些對電磁波反應敏感的人起作用,但是現在沒有辦法證明。

  為什麼震前會出現諸如此類的動物異常?為什麼人類自身的異常反應沒有動物那麼突出?如何利用震前動物異常,有效開展防震抗震?

  孫士宏認為,生物在億萬年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最終生存下來,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其生存與整個地球環境息息相關,地球上發生地震等活動都會對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產生影響。

  在地震的孕育過程中,會伴隨產生許多物理、化學變化,這些變化與動物異常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系。他向記者解釋,有的動物異常主要與動物的感覺活動直接相關,這可能是由於聲、光、電、地溫、地氣味等變化,導致動物生活環境改變,直接刺激動物的相關感覺器官所引起。如海城地震前,震區地溫增加了2~3℃,這就可能引起冬眠的蛇出洞。又如地震前,地應力會使動物居住的洞穴產生形變、破裂,造成地下水或地下有毒氣體侵入等,直接影響穴居動物而導致其異常反應。還有的動物異常則可能是因為震前電磁場、靜電場等發生變化,直接刺激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從而導致其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狀態突然紊亂,如電磁波的異常可能對老鼠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直接刺激,使其出現成群聚居,在一起發呆的現象。

  『我們現在觀察到的震前物理化學現象跟動物異常是相伴產生的。如果將動物異常的分布在圖上畫出來,那麼,可以發現它們跟其他異常在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孫士宏表示。

  至於人類的震前異常反應為什麼沒有動物那麼突出,他認為,可能是由於動物一些器官比較發達。以地聲為例,由於聲壓、頻段等因素,很可能有一些不在人類聽覺范圍內的地聲,能被某些動物所聽到。此外,有的穴居鼠類,盡管聲波聽覺敏感性與人耳差不多,但洞穴對聲響的混響和諧振作用,可以使其接受敏感性大大增加。同理,一些動物對光、電、地溫、地氣味、電磁場的敏感度也會大大高於人類。

  既然人類的震前異常反應不如動物靈敏,那麼如何充分利用動物異常有效開展防震抗震?孫士宏告訴記者,1975年海城地震的預報是全世界人類迄今為止做出的唯一的一次成功地震預報。在整個預報過程中,很重要的就是震前開展了群測群防工作,進行了大量的科普宣傳,讓人們知道震前會出現動物異常。因此,在震前一天內,大量動物異常一出現,就立即引起了人們的警覺。『如果大家能夠掌握一些地震前的宏觀異常,在防震抗震方面就會起到很明顯的減災作用』。

   節錄自北京科技報20046月報導

 

四川強震有震兆?湖北池塘8萬噸水流光、逾萬蟾蜍上街

 

2008/05/13 09:16

 

四川強震有震兆?湖北池塘8萬噸水流光、逾萬蟾蜍上街
日期:2008/05/13 00:05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四川12日下午這場強震發生後,有網友紛紛在網路上討論,表示強震早有預兆。有網友提到,在湖北一處村落,池塘的八萬噸水一夕之間流光,同時四川綿竹在地震兩天前,蟾蜍大軍突然湧進,難道真如網友言之鑿鑿的,都是強震的前兆嗎?大陸專家對這些說法,卻不怎麼認同。
四川衛視報導(97.5.10):「像這般密密麻麻的蟾蜍,在眼前一蹦一跳的,那感覺也許並不好受...」
蟾蜍大軍進攻四川綿竹,就在大地震的前兩天,從未見過的驚人景象,簡直嚇壞了當地的民眾。
四川綿竹居民(97.5.10):「我一看,嚇一跳!我還把自行車推著走,生怕輾死了(蟾蜍),路上太多(蟾蜍)了!」
四川綿竹居民(97.5.10):「哪裡來的這麼多(蟾蜍)?打田的時候都沒這麼多,好多哦!」
當時眼中的怪異景象,連結512大地震,就有網友認為,其實這是地震前兆,但專家可不這麼想。
生態專家(97.5.10):「純粹是一種動物之間的自然現象,說明你們這個地方,生態環境比較好。」
鏡頭轉到湖北,這次地震也感受明顯,就在幾天前,也出現怪異情況,就是一個大窟窿底部只剩污泥,村民說,之前這裡是村裡的大池塘,一夕之間,8萬噸水憑空消失,但在專家眼中,卻怪的很有道理。
湖北第二地質大隊專家郭洪濤:「水漲到這麼高後,增加了水上部的壓力,當到了一定壓力後,它底下的黏土,在水不斷的軟化過程,就要向下漏水。」
專家認為,這是黏土地質的自然現象,但在地震過後,民眾因為恐懼心理,各種揣測都出爐,是早有預兆還是穿鑿附會,唐山大地震後,大陸最嚴重的四川強震,還是難免震出一堆耳語!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13/17/z1hb.html

 

成都動物園動物地震前後表現異常

 

2008/05/14 18:14

 成都動物園動物地震前後表現異常
【大紀元5月14日訊】都說動物能提前感應到地震,那麼聚集了上千隻動物的成都動物園,動物們都有怎樣的反應?
地震前 大象曾攻擊人類
武漢動物園動物安全察看員烏基明介紹,昨天上午9時許,兩隻非洲像一反常態,竟用長鼻子攻擊平日的"親密朋友"飼養員小甘。草料隊袁師傅給大象餵草料時,也差點被象牙頂到。
夜行動物老虎和獅子平時每天中午都要午睡,但昨天動物園的二十餘隻獅子、老虎都沒有睡覺的跡象,它們在外活動場不停地走來走去。
下午2時許,成群的斑馬都集中在斑馬館外活動場的鐵門處,不時用頭撞向鐵門,好像要出逃。斑馬的警覺性較高,一有風吹草動,為了生存,它們會拚命奔跑。
地震後 企鵝驚恐逃竄
12日18時30分,成都動物園已經見不到一名遊客,但卻異常喧鬧。還沒走到鸚鵡館,就能聽到嘎嘎嘎嘎此起彼伏的怪叫。走到籠邊,才發現都是鸚鵡們在集體狂躁。一邊叫,一邊還激動地撲騰著翅膀,或者使勁地用嘴殼啄著鐵欄杆,看來是用盡了各種辦法,想要飛出籠外。
在猩猩館,平時面對遊客一動不動地的黃猩猩爬上了二樓,晃動著鐵鏈,碰出光光的聲響。就在它挪動著肥碩的身子時,兩個房間之隔,被關進了房間的黑猩猩也是焦急異常。黑猩猩不斷地砸著鐵門,聲音震天響,甚至讓人懷疑這是否是身子瘦小的黑猩猩在砸門。
兒童動物園飼養七班的吳師傅看到,附近企鵝館裡有水池,水突然像「燒開了一樣」,不停翻滾,驚恐的企鵝不知如何逃竄。幾十米之隔,用於拿料和切菜的操作間已經牆壁裂縫。
據悉,成都動物園已經啟動了地震應急預案
引用來源 http://news.epochtimes.com/b5/8/5/14/n2116560.htm

 

中國部落客 網路穿鑿附會

 

 
中國部落客 網路穿鑿附會
中國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都江堰市一名三十四歲的孕婦被卡在半毀的公寓裡,救難人員十四日用怪手救她脫困。(美聯社)

〔編譯鄭寺音、記者陳建志、高嘉和/綜合報導〕四川強震死傷人數持續攀升之際,中國部落客開始加入尋找代罪羔羊的行列,網路上充斥著有關蟾蜍或蝴蝶的「地震預兆」,一些人甚至傳言當局早在地震前即已獲知預報,但由於北京奧運在即,為維護社會穩定,刻意不讓消息流出。

此外,網路上也熱烈討論關於「八」這個數字的種種巧合。今年一月二十五日,中國雪災災情達到最高點;三月十四日,西藏首府拉薩爆發藏獨運動衝突;五月十二日,四川驚爆大地震。一加二加五等於「八」,三加一加四等於「八」,五加一加二也等於「八」,四川震災當日是農曆初「八」,距離北京奧運是第八十八天。

一名山東的部落客說,一個多月以前,他數度造訪當地的地震研究中心,報告他養的動物受驚、焦躁不安的情況,但「他們不只嘲笑我,還說我亂編故事」。

五月十日,四川的「華西都市報」報導,汶川縣第二大都市綿陽街頭突然竄出數百隻蟾蜍;「中國日報」也刊登照片,指出江蘇省發生類似事件。

部落客還指出,距震央約九十公里的綿竹,地震前數週有一百多萬隻蝴蝶大規模遷徙;還有傳言說,中國地質學家在事前即已預測會發生地震,但當局出於害怕,阻擋消息流出。

台灣台中縣太平市一家鱷魚養殖場內的鱷魚,在地震前三天持續發出吼叫聲。

四川大地震雖發生在十二日下午,但從事鱷魚養殖近四十年的高錦祥表示,其實早在事發前三天,他所養殖的三隻鹹水鱷,就持續發出宛如獅子生氣時的吼叫聲。高錦祥說,早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就發現鱷魚能感應地震發生。

地震後也有無法解釋的現象傳出。四川達州市渠縣龍潭風景區的村民說,十二日下午二時半、幾乎在強震發生同時,當地一個叫做老龍洞的景點開始流出「血水」。

此一情況並非偶然,每當大地震來臨時,老龍洞都會流出鏽紅色的河水,最大的一次是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鏽水持續流了三天。


 

 

川震前 上空電離層密度驟減半

2008/05/16 20:52

川震前 上空電離層密度驟減半
日期:2008/05/16
大地震能預測嗎?在四川省地底潛伏百年的地牛真的是「怒氣沖天」!國家太空中心分析福爾摩沙三號微衛星系觀測資料發現,四川上空的「電離層」平均密度,在五一二大地震發生前一到五天突然明顯下降一半,再次驗證地球科學界提出的電離層擾動可能是地震前兆的理論。
太空中心整測組長兼福衛三號計畫總主持人顏隆政指出,利用電離層擾動(密度變化)研究地震前兆的理論目前仍在發展中,此次福衛三號的觀測發現可驗證這是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相對於過去依賴遍佈全球的GPS地面站觀測資料,福衛三號提供全新的觀測研究工具。
福衛三號觀測 有七成吻合
除了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太空中心曾以福衛三號比對全球在二○○六年六月到二○○七年九月發生的六十三個規模五以上地震(必須地震發生前後,福衛三號剛好飛經震央附近上空),發現至少有七○%的「吻合度」,震央附近上空在地震發生前一到五天,都出現電離層密度「被稀釋」的現象。
該中心科學發展組研究助理蕭俊傑指出,去年七月十六日發生的日本新潟地震(規模六.八)和去年九月七日發生的恆春雙震(規模七.○),福衛三號都觀測到相同現象。「雖然還不能反推電離層密度有變化,一定會有地震;但地震發生後再檢驗,幾乎都發現電離層發生明顯擾動。」
新潟、恆春地震 也有前兆
蕭俊傑表示,以震前六到十五天為「寧靜日」(或參考日),根據福衛三號傳回觀測資料顯示,四川省汶川縣方圓一千公里內上空的電離層,自四月廿七日到五月六日,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公分一二○萬顆帶電粒子;五月七日到十一日(前兆日)驟降到六十萬顆,密度足足減少一半,降低非常明顯。
蕭俊傑指出,四川大地震發生前,他把福衛三號觀測到的新潟地震和恆春雙震震央上空電離層密度明顯變化的研究論文,投稿國際知名「地球物理化學」期刊,此次四川大地震再度發現相同現象。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16/4/z9fz.html

「神準」濁水潭猛冒泡是地震前兆?嘉義居民憂心

 


 

「神準」濁水潭猛冒泡是地震前兆?嘉義居民憂心
 
 
 
2008/05/15 17:39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嘉義縣中埔鄉中崙村有一座濁水潭,被當地民眾視為觀測地震的依據,在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後,濁水潭的冒泡情形更加明顯,加上外傳現在正逢嘉義進入百年大地震的周期,居民對濁水潭的異常變化感到憂心,懷疑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這座濁水潭又名「無底潭」,位在嘉義中埔中崙國小後方約200公尺,直徑約10多公尺,因為剛好在觸口斷層上方,終年冒出泥漿與大小泡泡,還會伴隨陣陣硫磺味道,平時這種景象,在當地人眼中是相當平常的事。不過最近令居民擔心的是,當大家關心四川大地震救災的同時,濁水潭裏的泡泡也悄悄的越冒越多。

面對這樣的異象,當地居民指出,921大地震發生時,濁水潭不斷的冒泡,水流還像大瀑布一樣流個不停,潭水沿著缺口流到中崙溪;而在四川大地震後,濁水潭冒泡情形也突然變得活躍,加上目前正好是外傳嘉義地震帶的百年周期,居民擔心濁水潭的變化是否預告地震的來臨。

由於濁水潭就在觸口斷層上方,台大地質系也在該處設站觀察,長年進行監測,目前得到的資料顯示,中崙濁水潭和四川的汶川相距實在太遠,濁水潭的冒泡增加和大地震應該沒有關係,但是否是嘉義地震的前兆,目前也還無法得知。

對於嘉義是否會發生大地震,學者則是分為兩派,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乾盈、顏宏元則指出,嘉義地區地震屬於斷層地帶,平均每隔30年會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規模7的大地震則是平均百年一次,現在都已進入週期,民眾最好多加小心。但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所長黃蕙珠則認為,近來梅山斷層和觸口斷層並無異常變化,民眾不必過度恐慌。

據了解,嘉義縣在1792年、1906年發生兩次梅山大地震,兩次規模都有7.1,兩次相隔約100年,均由梅山斷層所引發。至於觸口斷層是以每年4公分速度隆起,研判也隨時有可能發生地震。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08/05/15/91-2275396.htm

 

五彩地震雲 災前現甘陜

2008/05/17 08:32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台灣921大地震前,不少民眾在天空看到一些呈條狀如兩隻手指的雲,認為是地震發生前兆的地震雲,這次四川省汶川縣強震發生之前,中國民眾分別於甘肅省及陝西省上空,發現帶狀、條狀或輻射狀的五彩地震雲。中國學者指出,目前科學上的研究只能證實地震雲與地震應有一定關係,但兩者之間的實際關聯與規律,尚待進一步研究。

 

四川大地震特別報導
在本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前30分鐘,甘肅天水市及陝西眉縣皆有網友拍下五彩地震雲,也在網路引起廣泛討論及熱烈轉貼。 

日本前市長定名
地震雲一般是指地震即將發生時,震區上空出現的不同顏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紅色等雲。首先提出「地震雲」這個名字的是日本前福岡市長鍵田忠三郎,他曾經親身經歷過日本福岡1956年的7級地震,並且在地震時親眼看到天空中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雲,以後只要這種雲出現,總有地震相應發生,所以他就把這樣的雲稱為「地震雲」。
地震雲的最大特點在於「奇」,與一般的雲有著明顯的區別。蔚藍的天空中有時會留下一條飛機的尾跡,常見的條帶狀地震雲很像飛機的尾跡,不過更加厚實和豐滿些,它一般預示震央處於雲向的垂直線上。

 雲的交點是震央
另外有一種輻射狀的地震雲,則有數條的帶狀雲同時相交在一點,猶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雲的交點垂直於地面就是震央所在地。此外還有一種條紋狀地震雲。上述三種地震雲,這次全被網友拍到。
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指出,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後,天際晴朗,而有細雲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中國地震雲研究有幾十年的歷史。
地震雲是雲彩的異常。修濟剛表示,有些地震研究者認為,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有的研究則認為,地震雲的必然性尚缺乏實驗資料,也可能是巧合。究竟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地震後常下大雨
此外,汶川大地震後災區下起大雨,與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雷同,地震與大雨間是否有必然聯繫,中科院研究生院地學院副院長、地球物理學博士魏東平指出,汶川地震發生後降雨不斷,有證據表明地震發生後會有雷雨現象。
魏東平解釋,地震發生在地球內部,天氣是大氣層在變化,固體與氣體之間存在耦合現象,因此如果大氣、地理、生態作為一個大系統來考慮,一定是存在著一種內在聯繫,但之間的規律

上萬馬陸趴趴走 埔里居民憂天災前兆?

2008/05/19 19:55

上萬馬陸趴趴走 埔里居民憂天災前兆?
日期:2008/05/19 18:05 地方中心南投報導
馬陸又大規模出現!在南投埔里有居民發現,住宅附近出現上萬隻的馬陸爬行,由於四川地震發生前,出現上萬隻蟾蜍過馬路的不尋常現象,居民擔心馬陸出現,是不是地震發生的前兆?不過專家表示,每逢春夏交替,是馬陸活動季節,請民眾不用太擔心。
俗稱馬陸的百足蟲,密密麻麻的兩排腳,移動起來相當迅速,只見牠們聚集在南投埔里鎮一戶民宅的大門前,愈來愈多,有的躲在水溝隙縫,有的就停在磚頭上,但不少早已死掉。由於是突然出現,嚇壞了當地的居民,因為四川發生地震前,傳出曾出現大量的蟾蜍集體穿越大馬路,因此居民立刻聯想,馬陸出現會不會是天災地震發生的前兆?
居民吳太太說,「好像有那種地震的狀況,也是會怕啦,因為我們是有經過那種(921地震),應該也是會怕啦。」
專家表示,馬陸在國內鮮少有人進行專門研究,難以判斷為何會集體出沒,不過應該和季節性有關。南投農業局科長莊瑞均指出,「習性在春夏交替的季節,可能是氣候比較潮濕一點,所以會有遷移的出現。」
馬陸一般都在陰暗處生活,突然大量出現見光,居民還是會擔心有異狀,只希望馬陸的出現,是單純生物的習性變化,千萬和地震不要有關聯。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19/17/zjf8.html

寵物地震預警 日將試行

 

寵物地震預警 日將試行
日期:2008/06/07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中國四川大地震的慘重災情,促使飽受地震威脅的日本更加積極投入各種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工作。日本關西地區在產官學界的合作下,最快一年後就會試行全國首次的大規模寵物地震預警機制。
大規模收集 再整合分析
全球關於動物在地震前出現異常行動的報告不勝枚舉。日本由產官學界人士所組成的「關西科學論壇」便計畫籌組專責資訊統合站,嘗試收集寵物在地震前的異常行為加以整合分析,同時公開資訊提醒民眾注意。該論壇最快將於二○○九年成立「地震宏觀情報中心」(暫稱),負責接收大阪、京都、奈良等兩府四縣民眾,以手機傳送的寵物異常行動資訊。當異常報告集中發生於某區域時,情報中心就會在網路公佈資訊,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這也是日本首度對於寵物的地震異常行為,大規模收集資訊並且提供預警服務。
該論壇同時呼籲民眾,屆時踴躍提供貓、狗等寵物無故持續吠叫,或扒抓地板等異常行動的動畫、照片或文字訊息。若試行成果良好,他們計畫進一步商請關西地區的水族館、動物園或水產相關團體加入預警網絡,將異常行動的監視對象從貓、狗擴及魚類等其他生物,靈活運用所有生物的預警本能。
「關西科學論壇」自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後,便持續研究動物對於地震的預知能力。至今所調查的動物之中,約有兩成的狗兒以及三成的貓咪的確會出現異常行為。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07/78/10r5y.html

從這則新聞可得知,日本前陣子宣佈的地震速報系統已徹底失敗,進而不得不求助於動物的異常反應,成立(地震宏觀情報中心),地震預測要做到時間 地點 規模三項準確預測,可能在三五十年甚至百年都可能辦不到,更別說先進科技的日本 美國,這兩個國家每年都投入了大筆的經費在研究地震預測,經費超過台灣的百倍千倍,到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人類終究不得不屈服這些動物,這也是上天賦予這些動物的唯一逃生本能,也是唯一能幫助人類的利器(地震警報器),沒有東西能夠取代,也間接的告訴人類要好好善待這些動物,也期待台灣能仿效日本成立(宏觀前兆情報中心),將台北木柵動物園,台南頑皮世界,高雄壽山動物園等民間寵物飼主納入(地震前兆情報中心),科學與傳統是要能並進的,這樣才是人類之福~    chi

 

格友日前~地震的前兆分享

2008/06/09 19:06

以下是格友飼養小寵物~感應到地震前兆的回報分享~
2008/06/02 01:34:05

萬物皆有靈性,今晚6/2零晨01;00發生3及,地震,我人在台北,回憶前1小時,我飼養的動物-龜..急燥不安,全部想往外爬離...(大小共三隻)此時抓它也不畏縮,很怪(烏龜平時見人會縮頭,見人會躲)但今天卻在地震前反常,昇長脖子,一隻隻要往外衝..難道動物的感應比人強..PS..921前也有此象,問過獸醫,回答確很xxx生病,水髒,食物...等,答案很官方..但我信生物本能,是我們人類有所不解奧秘,別小看小動物,有朝一日,可能會成為預知地震警報器..頤大家平安.

地震達人2008/06/02 12:59回覆

感謝您提供的訊息,動物絶對有地震感應的能力,以後您的小烏龜有類似情形請將您的狀況po到(地震前兆現象搜集站)家族感謝!!

日本規模7強震前~台灣的前兆異常現象

2008/06/14 12:36

 
標  題:得意的笑[訊號]心悸,跟昨天差不多
發  表 人:阿里(liristsai)
發表時間:2008/06/14 02:11:25
 
 

第一次發表訊號
想透過這邊紀錄
通常我的心悸發生後6到12個小時內會地震
剛的心悸發生在凌晨一點半左右
強度跟昨天差不多

p.s.我是921前強烈心悸一整個星期
之後發現心悸後通常有地震
除非太累或喝太多咖啡
不知道有沒有達人有相同的反應 
 

[新聞]   日本北部規模7強震襲擊 東京建築搖晃
日期:2008/06/14
(路透東京14日電)日本廣播公司(NHK)報導,日本北部今天強震來襲,初步預估為規模7,有房屋毀損,距此地南部300公里的東京建築物搖搖晃晃。
宮城縣一名縣府員工告訴NHK:「我看到一些玻璃碎片與一些屋頂碎瓦。沒有建築物倒塌。」
這場地震發生在上午8時44分(台灣時間7時44分),當局未發布海嘯警報,不過NHK報導,該地區的子彈列車已經停駛。
日本氣象廳指出,震央位於岩手縣(Iwate)與宮城縣,震源深度10公里。
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一名發言人說,該公司設在福島縣的兩座核能電廠運作如常,未受到此次地震的干擾。福島縣位於宮城縣以南。
氣象廳說,這次地震震度達6強級,在這種震度下,一般人不太可能還能站立。
一名市府員工對NHK表示:「地震帶來劇烈的垂直震動,之後就平靜下來。」中央社(翻譯)
引用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614/16/11884.html

電離層解謎》百變電離層 測震新法寶?

2008/06/18 13:41

電離層解謎》百變電離層 測震新法寶?
2008/06/18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
規模巨大的波多黎各阿雷西波天文台經費短缺,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測量電離層的變化。 圖/法新社
四川大地震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由於先前有台灣等地的學者發現地球上空「電離層」的濃度變化與地震發生有關聯,NASA打算在這個基礎上和英國合作,研究從太空觀測建立地震預警系統。
濃度驟降 地震前兆?
有學者發現,每天上午十時到晚上十時間,中壢到高雄上空的電離層濃度是全世界最高,加上台灣是地震頻繁的區域,中央大學太空所教授劉正彥很早就著手研究電離層濃度與地震發生的關聯性。他研究台灣184個規模五以上的地震,發現約有九成在發生前一天到五天,震央上空的電離層濃度會降低,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
電離層是距地表50到2000公里上空的區域。其中的大氣分子受到太陽光X射線、紫外線、超紫外線照射,會解離成帶負電自由電子和帶正電離子的電漿狀態。劉正彥指出,電離層的導電和導熱性極佳,在距地表三百公里處濃度最高,大約每一立方公分有100萬顆電子或離子。

AM廣播 最早通訊應用
最早應用電離層特性是通訊,AM廣播就是利用電離層傳送的。電離層可以被用來反射、傳送高頻率的無線電訊號。成大電漿與太空科學中心助理教授林建宏解釋,從地表發射的電波可以使電離層中的自由電子以同樣的頻率振盪,再反射回地面。
如果電離層電漿的濃度夠高,自由電子密度夠的話,就可以完全反射,但若電漿的濃度低,反射點的高度就要比較高,這樣雖然可以將訊號傳遞得比較遠,但是訊號較容易衰減而產生雜訊。
電離層大致可以分為D、E、F三層,各層的解離程度會因太陽輻射的程度而有所不同。最內層的D層受太陽輻射解離的程度最低,所以D層只有在白天的時候較強,傍晚之後,被解離的電子與離子又結合成分子而消失。

電漿密度 晝夜不同
E層可以撐得比較久一點,電子與離子大概要到午夜才會結合而消失。林建宏表示,科學家最先發現的是E層,後來才是D、F層,由於夜間只有F層還能保持電漿狀態,所以無線電在電離層的傳輸主要還是要透過F層。
劉正彥表示,電離層的產生是透過太陽輻射的光效應而解離;當光效應減弱,電子與離子就會結合成分子而消失;而電離層的傳輸在赤道附近主要受到電漿噴泉效應的影響。
電漿噴泉效應主要發生在地磁赤道附近。由於白天E層所產生的東向電場,沿磁力線傳到赤道上空F層所產生垂直向上的電磁力飄移效應,把電漿由較低的高度往上抬升;當電漿被抬升向上後,會因電漿壓力梯度力與重力影響沿磁力線向下傳輸到兩旁較高緯度地區,在赤道兩側堆積。
劉正彥說,電離層會因日夜、季節、太陽活動,及地理位置不同變化,包括雷雨、暴風雨、閃電等自然現象也會對電離層有所影響。

保護地球 可擋有害光
電離層也是很好的「光盾牌」,保護地球避免受到太陽黑子爆炸產生的有害光傷害。劉正彥說,當兩顆太陽黑子碰撞爆炸,會噴發出強大的帶電粒子,包括太陽風與比平時強幾萬倍的光線,這些光線在八分半鐘就會到達地球。
電離層可以將這些強光中的X射線、超紫外線和紫外線解離,讓地球不受到傷害,但是這種太陽的光效應會造成電離層的擾亂,影響地面上的通訊。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1795

電離層解謎》技術若成熟 可當海嘯警報器
2008/06/18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
電離層不只有預測地震的潛力,更可以拿來預測海嘯的發生。海嘯發生時會傳遞波動,波動傳到太空電離層的速度,會比經海水傳到陸上的速度快約三倍,因此未來可以透過對電離層變化的觀測,預測海嘯的發生。
2004年南亞海嘯發生後,國內學者劉正彥、蔡義本和馬國鳳等人,根據GPS地面站監測數據,發現海嘯發生時,電離層出現異常劇烈擾動的現象。根據計算,海嘯波動傳到電離層,時速約2700公里;而透過海水傳達到陸地上,時速大約800公里,傳達到太空中的速度快三倍多。
學者認為,如果未來海嘯預警系統改以GPS監測電離層濃度的變化,很可能取代目前在海底設地震儀,以及在沿岸設潮位監測儀等海嘯預警機制。如果這項監測技術發展成熟,將可在海嘯發生前約30到60分鐘就能事先預警,也能有效減少災害。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31750

震前10小時 美團隊成功預警

 
震前10小時 美團隊成功預警
  • 2008-07-11
  • 中國時報
  • 【楊明暐/綜合報導】

     科學家研究地震預報取得了重大進展。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在加州著名的聖安地列斯斷層,利用深入地底的感應器,在兩起小規模地震發生之前,偵測到岩石中的應力變化。其中一次在震前兩小時,另一次更是在地震發生之前十小時就被偵測到。

     未來進一步研究若顯示地震發生之前普遍存在這種變化,有朝一日人類將可以像天氣預報般,進行地震預報。

     這個名為「聖安地列斯斷層深處觀測」(SAFOD)的團隊,是在加州帕克菲爾德鎮的進行相關研究。該小鎮位於舊金山至洛杉磯半途,座落在貫穿整個加州的聖安地列斯斷層上。

     偵測斷層岩石中的應力變化

     由於太平洋和北美板塊沿著這一斷層互相擠壓,當地經常發生小至中度(稍顯著)規模的地震。SAFOD科學家挖了一個較淺的導向孔,另又挖了一個深入岩石內部的鑽探孔,這樣做一方面是為取得地表下的岩石供研究之用,再方面是要把儀器放進孔內,以觀察岩石變化。

     震波傳遞速度長久以來被用來研究不同岩層的厚薄與密度,但現在科學家希望找出同一岩層的岩石內部應力變化以及地震波速率變化之間的相應關係。領導這項研究的萊斯大學華裔地震學家鈕鳳林說,受應力變化影響,岩石內部的微破裂會張開或閉合,從而導致地震波傳播速度發生微小變化。

     過去地震學家試圖測量這種變化,但無法得到精確的結果。而今隨著新科技的出現,科學家已能重覆測量到地震波速度的極微小變化。

     由萊斯大學和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地震學家組成的SAFOD團隊,在兩起小規模地震發生前,偵測到岩石內部應力出現顯著改變。其中一次,這種改變在地震前兩小時出現,另一次更在地震前十小時出現。SAFOD團隊在科學周刊《自然》發表這項研究結果。他們表示,要做到例行性地震預報還有長路要走,但這項新發現卻為實現這一目標帶來希望。

     地震若能預報 防災大突破

     報告作者之一保羅.席爾弗表示,從實際觀點來看,地震前十小時接獲警告,可以將人員撤離,也可以讓人們離開建築物,並讓消防隊待命。這跟颶風警告一樣,可以做的事很多。

     鈕鳳林說,這些地震前出現的訊號令他們深受鼓舞,他們計畫進行更多實驗。鈕鳳林特別提到今年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他說,那場地震造成許多學童被壓死在學校教室裡,如果能預先知道地震來襲,哪怕只有幾分鐘,便能夠將他們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 怪怪! 深海「地震魚」 沿岸上鉤

    2008/10/11 08:38
     

    怪怪! 深海「地震魚」 沿岸上鉤
    2008-10-10 中國時報 【洪祥和/花蓮報導】
     大驚奇▲釣客鄭義百(左)8日夜晚在三棧溪出海口,用釣竿釣起罕見的「地震魚」,魚身長約350公分,需3名壯漢合力抱起,才抬得動。(洪祥和攝)
     釣客鄭義百八日晚間在三棧溪出海口,釣起一尾長達三米五的深海「地震魚」;由於民間傳說「地震魚」出現是大地震前兆,民眾議論紛紛。
     鄭義百(六十二歲)從事釣魚活動已逾四十年,經常在花蓮沿海垂釣。前晚七點用餐之後,駕駛吉普車到三棧溪北側海岸釣魚。他將釣線拋入海中,坐等魚兒上鉤,約過了半小時,開始有了動靜。
     鄭義百使勁收線,明顯感受這次上鉤的是尾大魚,一旁的釣客見狀趕過來幫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合力將一尾長約三米五的深海「地震魚」拖上岸。
     「地震魚」人稱「龍王魚」或「龍宮使者」,學名為皇帶魚,多生活在深海,數量稀少,很少在淺海發現。鄭義百表示,其他釣友乘漁船出海曾釣獲「地震魚」,但他是在岸邊釣到,實在很難得。花蓮縣農業處漁業課長林侑志則表示,曾有定置網捕獲「地震魚」的紀錄,至於為何會出現在近岸,原因仍待查證。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3+112008101000210,00.html

    預測準度多偏低 全球皆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地震達人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